分享好友 我来回答我要提问 问答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核桃为什么叫核桃?

待解决1回答241点击

核桃为什么叫核桃?



离问题结束还有7天20小时23分52秒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暂无最佳答案    我来回答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早在公元3世纪初,西晋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西京杂记》中有:“核桃出西域,甘美可食”的记载。据考证,公元319年,晋国大将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其忌讳“胡”字,故将“胡桃”改名为“核桃”,此名延续至今。
《本草纲目》记载:“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在中国分布于于中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中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常见栽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认为我国核桃为西汉时张骞从西亚、东欧等国外引入,这种说法均源于西晋时张华所著《博物志》中“张骞使西域还,乃得核桃种”的记载。相传初从西亚的伊朗、印度带回时,先栽植到京都长安御花园,由于气候不适,后移植至秦巴山区,随后逐渐扩展到北方广大地区。据此,后来的本草、农史书、历史书籍以及现代有关林业果树等方面的志书或教材,亦多以此照抄入书,广为流传。
近几十年来,我国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考古和对古生物的研究,确切证明我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并非从国外引入,其主要证据和理由如下:
1.张骞不可能从国外带回核桃。张骞为陕西省城固县人,为西汉博望候。西汉时作为汉武帝的特使,曾三次出使西域诸国,从事文化、政治、外交活动,其功勋和业绩是十分巨大的。第一次出使为公元前139—126年(共13年),曾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费尔干那)、康居(前苏联阿姆河以上到巴尔喀什湖之间)、大月氏(阿富汉)、大夏(今甘肃敦煌和祁连山之间)等地,中途被匈奴拘禁10年,回到长安仅有二人。第二次末能到达西域。第三次约在公元前115年出使乌孙(今新疆伊宁以南、温宿以北地区),再派副使到上述地区及安息(今伊朗)等地,由于道路遥远,交通不便,仅靠骑马行走,历尽坎坷,且无其它保存设备,带回核桃的可能性极小。即使从国外带回种子,途中长达10余年时间,因高油脂变质不能发芽成苗,若为苗木或枝条也会干枯死亡。
2.“西域”现今大部分为我国版图范围。“西域”一名始于西汉,广义为亚洲西部及欧州东部一带,狭义指我国玉门以西及葱岭以东,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广大地区。上述地区西汉时未统一归属在大汉版图,现今绝大部分在我国境内,且距京都长安较近,极可能是从此处带回,这也充分证明核桃为我国原产地之一。
3.“张骞从西域带回核桃种”为后人补记,可能为误传。《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记转史书,比较权威。司马迁所著《史记》为公元前108年,张骞死于公元前114年,两者相距仅6年,在此书中只有蒲陶和苜蓿的记载,而无核桃及其植物的记述。离张骞出使西域后300年西晋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一书中,未讲任何依据而说张骞带回胡桃种,是无史实依据而贸然加给张骞的,从而讹传至今。
4.我国考古和古生物研究表明核桃原产于我国。我国考古工作者1954年在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以上)考古挖掘发现,在土壤中有大量花粉粒,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14实验室测定距今7200±80年之间;1980年河北文物考古队在河北省武安县磁窑遗址考古挖掘出土了遗存的炭化核桃坚果壳,据中科院C14实验室鉴定,认为距今7335±100年。上述研究都充分说明我国黄河流域在7000年以前就有核桃的分布。
综上分析认为,张骞自国外带回核桃之说缺乏史料依据,难以令人置信。据地理分布和考古发掘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为世界核桃原产地之一,距今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从而使讹传中国核桃来自于外国的说法得以澄清,恢复我国核桃历史悠久,且为中心起源地的本来面目。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