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将至 该如何关爱老年人饮食消费?这几点要注意(视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0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正好处于国庆假期期间,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咀嚼能力、消化系统功能都有所减退,饮
0评论2022-10-19181
2021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1%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 (记者 施晓娟)据农业农村部10日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2021年,全国农
0评论2022-10-19138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增24家 辐射能力更强大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 刘潇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公众号11日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
0评论2022-10-19130
国家统计局: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6.0%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4日讯(记者 刘潇潇)根据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消息,202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1%;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4.
0评论2022-10-19135
后期生猪价格或存下行风险 专家建议养殖户“落袋为安”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4日讯(记者 施晓娟)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部分业内专家,对近期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专家提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过度上涨
0评论2022-10-19129
豆奶和牛奶如何选?大豆的营养如何? 看看专家怎么说
中国经济网7月29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 大豆的营养如何?豆奶和牛奶该如何选择?近日,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维他奶有限公司协办、食安传媒承办的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2022植物蛋白营养健康研讨会暨维他奶工厂
0评论2022-10-19163
每天喝多少水?怎样吃更健康?新版膳食指南来解答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 从饮食、营养到运动,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那么,每天该喝多少水?每天该走多少步?吃什么更健康?来看看2022年4月26日上午在京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
0评论2022-10-19157
食话实说 | 玉米须泡水喝,真的营养健康吗?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0日讯(记者 刘潇潇 李冬阳) 网上有一种说法:“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须有很好的养生功效,能降脂、保护心脏、降糖、利尿。”那么,玉米须泡水真的对健康有益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
0评论2022-10-19179
食话实说 | 如何守护宝宝免疫力?几种关键营养不能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5日讯(记者刘潇潇 李冬阳) 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容易被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如何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需要关注哪几种关键营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
0评论2022-10-19152
牛肉面、卤肉饭、羊肉汤……这家中式快餐店竟然全都实现了标准化
盐少许、加水适量、姜末一匙、文火慢炖……面对这样的菜谱,大概没几个90、00后能耐着性子尝试做一餐好饭。在未来,也许只有标准化的烹食工具和料理包能将他们拉回厨房。同时,对很多餐厅而言,产品标准化、操作标准
0评论2022-10-1995
四个大学生“臭”味相投 开出2000家店臭豆腐店
到长沙吃臭豆腐,火宫殿早已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经过10年的发展,黑色经典长沙臭豆腐(下文简称黑色经典)从一个路边摊,发展到全国超2000家门店,在当地早已经人尽皆知,也成为了年轻人到网红城市新的必打卡品
0评论2022-10-19150
每年卖出超220万份,这碗肥肠粉是怎么火起来的? 在成都,大概是因为火锅、串串太旺,以致于很多人忽略了当地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同样具备走向全国的基因。 甘食记是一个崛起于成都的肥肠粉单品小吃品牌,每
在成都,大概是因为火锅、串串太旺,以致于很多人忽略了当地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同样具备走向全国的基因。 甘食记是一个崛起于成都的肥肠粉单品小吃品牌,每年卖出超过220万份招牌肥肠粉。去年,甘食记肥肠粉被列
0评论2022-10-19195
徐鼎盛民间菜,凭啥开出100多家门店?
火锅已经逐渐成为重庆的待客招牌,但重庆人也并非每顿都吃火锅。除了火锅、小面,不少外地人会好奇,重庆人平时还吃些什么呢? 其实,重庆家常的吃食,各具特点,除了重麻重辣的爆炒类,还有“水煮”系列,也有
0评论2022-10-19127
以饭湘许黄瑶:与年轻人共舞 做高颜值的新生代湘菜
近年来,湘菜品类在全国发展迅猛,在广东更是青云直上,其门店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大热的川菜。 也因此,广东涌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派湘菜,它们在空间视觉、产品、体验各方面,都与老派湘菜大相径庭,让人
0评论2022-10-19164
十年三次转型,百店规模的九锅一堂为啥要做重庆菜?
他是厨师出身的餐饮创业者,他的品牌从顾客跑步来抢位,到借钱发工资,十年经历三次转型。在大落大起间,周祖泽和他的九锅一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九锅一堂到底要做什么?这是消费者的疑问,是同行们的疑
0评论2022-10-19131
长江畔秋收见闻: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金秋十月,稻田金黄,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芜湖市迎来秋收。记者近日在芜湖市多地走访看到,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幕幕收割水稻、运送粮食的繁忙场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里投身于智慧农业实践的种粮人多了起来。
0评论2022-10-19100
张建慧代表:让“中国碗”多盛“周口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说:“粮和农,始终是河
0评论2022-10-1992
比拼品质和口碑 沪产大闸蟹靠技术“显山露水”
今年首批浦东大闸蟹昨天开捕。 尽管天气明显转凉,但忙碌的捕蟹人和望眼欲穿的食客,还是把整个蟹塘搅动得“热气腾腾”。食客里不乏摩拳擦掌的老饕,谙熟蟹的口味。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明就里的围观者和记者一
0评论2022-10-1993
节水抗旱稻缘何有了“燎原”势?
金秋,江淮腹地田野上一派层次丰富的秋色,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欢乐。9月28日上午,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牛寨村淮西现代农业生态园内,丰大节水抗旱稻试验基地迎来了全国各地推动节水抗旱稻“蓝色革命”事业的政产
0评论2022-10-19101
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粮稳天下安。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其所在周也是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怎样看待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中国如何继续保障粮食安全?这些都是海内外关注的话题。 今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新冠肺炎疫情
0评论2022-10-19115